名人与花木|东坡与竹:胸有成竹 千年竟无人过之
2024-05-06
作者:王茹懿 吴亦铮 苏莹

千百年以来,成都城与花、草、竹、林结下了不解之缘。“城在花中,花妆城韵”的独特景象,让无数文人墨客惊喜赞叹,他们用诗词、散文记录下了花间、林间、竹间的成都,而这些闪耀着光彩的文字,也在千百年里,照耀着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。当时光流转了千年,今年春天,万众瞩目的2024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正式拉开了帷幕。这场盛会,汇聚了60多种当地植物和500余种展园特色花卉植物,不仅将成都的春天装点得分外娇艳,也让无数人透过世园会,看到了在成都多姿多彩的植物与园林间缓缓流淌的文化之河。今日起,我们特别推出“名人与花木”系列,将历史文化名人与成都植物间的互动与联系,全方位地进行梳理与展现。我们将首先聚焦“苏东坡与竹”的故事,第四期,为读者们带来“胸有成竹千年竟无人过之”。

2

在世园会现场,许多人手持画板,沉醉于捕捉园中的美景。他们或画花、或画树,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专注于描绘竹子的画者。看到他们如此投入,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个成语——胸有成竹。

这个成语,我们虽然耳熟能详,但你是否知道它的来历呢?其实,它源于苏东坡写给表兄文同的一篇散文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。在这篇散文中,苏东坡写道:“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,执笔熟视,乃见其所欲画者,急起从之,振笔直遂,以追其所见,如兔起鹘落,少纵则逝矣。”后人从这段文字中提炼出了“胸有成竹”这个成语。

文同,这位比苏东坡年长二十岁的表兄,两人是难得的忘年交。有一次,文同正在享用晚餐,菜肴正是当地的鲜竹笋。恰巧此时,他收到了苏东坡的来信。信中除了日常问候,还附有一首诗,诗中调侃道:“老兄,你所在的地方盛产鲜竹笋,我知道你虽不爱钱财,但嘴馋。不过,可别把当地的鲜竹笋都吃到肚子里去了哦。”文同一边阅读信件,一边看着桌上的竹笋,不禁大笑起来,笑到连嘴里的饭都喷了出来,弄得满桌狼藉。因此,除了“胸有成竹”,这篇散文还为我们带来了另一个流行的词汇——“喷饭”。

文同与苏东坡不仅在文学上相互切磋,还在绘画上共同开创了“湖州画派”。这一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,其影响延续了近千年。从五代时期成都人黄筌开创的“黄筌画派”,到北宋时期文同和苏东坡的“湖州画派”,这两个画派都对中国后世绘画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。这无疑体现了他们在绘画领域的卓越才华和深厚造诣。